晴朗乡距县城56公里,幅员面积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27亩,林地面积32万亩,退耕还林4267亩,草场面积31余万亩,森林面积32万亩,地处偏远,存在村寨分散,点多面广战线长等特点。全乡共有干部职工32名,驻村工作队员15人。所辖7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寨;7个村均已完成“一肩挑”,现有村常职干部总计32人;2021年,全乡共有农户919户2932人,劳动力1781人,其中女劳动力780人,党支部8个,党员221人。参军人数达10人,退役军人有16人。截止到2020年年底,晴朗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842万元,人平收入16514元,同比增加2.2%。粮食总产量1686吨,合计收入278万元,人平有粮57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352元。农业收入339万元,牧业收入1803万元,林业收入224万元,二、三产业及其他收入2476万元。
该乡紧扣“六大产业”提升行动,准确把握“生态、发展、民生、稳定、作风”五个关键,正确处理“生态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生态与稳定”三种关系,结合“生态农牧温泉沟”建设要求,积极构建“生态保护+红色旅游+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新业态。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借助打造“晴朗扎窝果蔬产业示范园”契机,建成育苗基地1个,占地500平方米;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80亩,通过“学校+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和“公司+专合组织+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045亩,着力发展无筋豆、辣椒、莴笋、鸡心白菜等生态蔬菜。二是全力培育村集体经济。在日格老村、沙窝村、吉布村、八字村发展犏牛142头,在达盖村发展牦牛50头,八字村发展山羊127头,红星村发展藏香猪55头。与成都理工大学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大力推广藏香猪、凤尾鸡、黑水中锋蜜、生态蔬菜等农特产品,预计合作产值突破200万。三是着力培育特色旅游。利用热水塘温泉资源,结合周边的红军峡、仁恩塘湿地等资源,编制《川西红谷黑水总体规划》,拟新建旅游道路14公里,游客步游道(栈道)12公里,游客服务中心1座,同时配套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餐饮、住宿等,对热水塘、仁恩塘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
在下一步工作中,该乡将按照“生态农牧温泉沟”规划,依托红军峡、毛尔盖会议等红色文化线路,打造红色旅游专线,将晴朗乡区域内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红色文化有机串联,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推广,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努力寻找开放合作、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推进晴朗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