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黑水 / 文化旅游 / 民俗文化

“彩色冰山 梦幻黑水”

发布时间:2014-10-14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面积435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万人,藏族占92.8%,是一个典型的藏族聚居县。县城芦花镇海拔2350米,距省会成都280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76公里。红军长征曾3次途经黑水境内,党中央在县城所在地芦花召开过著名的“芦花会议”,红军翻越的5座大雪山中,有达古雪山、昌德雪山、雅克夏雪山3座在黑水境内。 

  黑水藏民族创造的独特民族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单声部、多声部民歌曲调优雅,“卡斯达温”(铠甲舞)粗犷豪放,民族服饰绚丽缤纷,青稞咂酒文化引人欲醉;黑水,享有多彩的“民俗生态世界”和“雪域画廊”的美誉,全县汇集着世界彩色冰川—达古冰川,中国苔藓泉华世界—客龙沟,极地大本营—三奥雪山,彩林世界—奶子沟,国家森林公园—雅克夏森林公园,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色尔古藏寨。黑水大地富集的自然景观,厚积的文化底蕴,使这方雪域之地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一、自然景观 

世界彩色冰川——达古冰川 

  达古冰川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芦花镇三达古村境内的达古雪山上,海拔38005100米。因三达古沟内洋洋洒洒分布着数十里彩林, 色彩斑斓,与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晶莹的雪山、厚重沉稳的冰川交汇在一起,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天然画卷,故被业界人士称为“彩色冰川”。 

  达古冰川景区离黑水县城30余公里,距中心城市仅310公里,景区面积119平方公里,被人们称为“城市边上的冰川”。达古冰川系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形成年限达亿年,冰川核心面积为8.25平方公里,冰川积厚约30公尺。达古冰川景区旅游资源组合完整,有现代世纪冰川,红军翻越的大雪山,绚丽的彩林,气势恢宏的高山瀑布,巨石林立的山地,宛如明镜的高山湖泊,莽莽的原始森林,绿草如茵的高山草甸,浓郁灿烂的安多藏族文化,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小熊猫、野牛、盘羊、山鹿子、锦鸡等珍稀动物栖息于此。达古冰川被誉为是人与动物恋憩的圣地,是观光,避暑,探险,科考的最佳目的地。 

  千百年来,达古冰川就似一位深居闺中的姑娘,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晓,1992年日本科学家通过卫星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她,并于同年8月远渡重洋来到黑水,对达古冰川做了为期一周的考察。日本科学家的发现吸引了国内诸多山地冰川专家纷纷登上达古冰川科考。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实地考察,专家们为发现如此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而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并极力向外界推荐,由此,达古冰川才逐渐展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她的惊世之美。 

达古冰川的特征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冰川都分布在高寒冷、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脉一带,海拔一般在50008000米以上。而黑水县城海拔仅为2350米,达古冰川所在地海拔仅为30005000米,令人称奇。黑水一带气温最低在零下14摄氏度,而冰川的孕育,终年不化需要零下3040摄氏度。达古冰川的形成与保留至今实属难得。冰川的形状通常是竖立状,大纹络不明,杂乱无章,而达古冰川已发现的方圆11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纹络状,长几公里,十几公里不等。大小冰川互为映衬,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整齐有序的冰川之貌成为迄今仍未破解的科考之谜。 

    达古雪山  达古雪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势磅礴,山峰错落有致,曾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翻越的大雪山之一。达古雪山山势险峻,奇峰垒垒,终年白雪封顶,如塔刺空。沟壑纵横,岩陡壁峭,其纵横沟壑中雪莲丛生,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山脚林木竞秀,是金丝猴、獐子、岩羊、盘羊等珍稀动物栖息的乐园。周士弟、莫文骅等老一辈革命家长征翻越达古雪山时写下了《吃冰激凌》、《打古的生活》、《还不算空手》,为达古雪山融入了更多的内涵。当第四纪冰川最盛之时,整个达古山被一个统一的平顶冰帽冰川所覆盖,其外缘冰体曾沿着各支流谷地下延到海拔33003500米左右的地段。随着整个地球气温的升高,冰川几乎一直处于退缩状态之中。达古山的冰雪王国逐渐缩小,出现了大面积多数量的古冰川湖泊;大片温带山地原始森林和原始森林中繁衍的动物为这个世界增添了生动活泼的生态内容。 

  原始森林  珍稀动物  达古冰川景区的原始森林,高耸挺拔的各种树木层层叠叠、遮天蔽日,幽静、神秘。林中,高几十米,几人才能合围的古树比比皆是。色呈翠红、松软的苔藓和厚厚的松针铺向密林的深处。一条条小溪,飞花溅玉,欢奏着最原始的音符,令人心旷神怡。各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自由地栖息在这片纯净的土地,盘羊、岩羊、野牛、苍鹰、藏马鸡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动物和人类的相处已经是非常的自然和亲切了。游人路过,它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有的动物忙着在草甸上觅食,有的在山岩间跳跃,有的在互相嬉戏、怡然自得,有的往来穿梭,似与游者相乐。明朗的蓝天偶尔还会掠过一只雄健的苍鹰,飒爽身姿,潇洒至极。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奇特景观,没有恐慌,没有杀掠,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亲切。 

  瀑布  透过林间的空隙,从花岗岩山墙中内的横节里喷涌而出山泉,垂直飞泻,形成条条瀑布,类似珊瑚海里的珍珠门帘,在阳光折射下,晶莹剔透,像一串串诱人的葡萄飞泻而下,更似藏区人民向客人示意友谊、吉祥的哈达。 

  高山杜鹃  每年56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那红的、白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高贵、典雅,恰似一盆盆天然的盆景。山风吹来,杜鹃花随风摇曳,你不得不被高山杜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冰川  呈月牙形的庞大的冰川主体让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长年垫积起来的浑厚而平缓的银色雪被轻轻覆盖着它冰冷的躯体,前缘的冰蚀崖若隐若现,酷似幽灵般的城堡联系着雪山屏障的锯齿状山峰。落差530米左右的冰瀑布上呈褶皱状飘逸的线型纹饰,像树轮一般记载着“她”风雪沧桑岁月。在阳光的照射下,白中透绿,绿中带蓝,晶莹剔透,耀人眼目。夏日,冰体消融松弛,蔚蓝的冰蚀湖中飘浮着无数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洁白晶莹的冰块,好似天边的浮云。冰川与精致恬静的冰蚀湖相交辉映,动人心魄。鬼斧神工崩解而成的冰槽、冰洞千姿百态。融化的冰水部分补充给冬措日月海,另一部分则径直渗入前碛垄下的茶岩裂缝,汇入海拔4880米的高地脚下的石海及石河底形成“暗河”。 

  冰川彩林  当秋的气息悄入达古景区之时,蜿蜒流淌的河流两旁群山上成片生长着的阔叶林、次生林和灌木丛,如桦树、青杠、枫树、花楸、白杨、沙棘、海棠高山柳、三颗针就魔术般地幻影出大红、紫红、深红、橘红、粉红、金黄、鹅黄、草绿、墨绿、咖啡色、褐色……阳光下,数十里彩林色彩斑斓,洋洋洒洒,尤如打翻了的调色板,与古老的藏寨、磨坊、游弋的牛羊、藏族姑娘百灵鸟般的歌声、洁白晶莹的雪山交汇在一起,构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天然画卷。 

  人与自然的和谐  达古冰川景区内人烟稀少,人口不足400人,当地藏民仍保留着古老、原始的生活形态。藏寨与达古冰川一体相连,与错落有致的山峰浑然一体。藏寨四周林木葱郁苍穹,藏楼色泽古朴,房前屋后插满了各色的经幡,迎风飘扬,声响啸啸如马鸣,似有千军万马扬尘疆场。藏寨群楼饰以彩绘,绘屋檐、绘门窗,设计七妙,制作工艺精美,颜色以红、黄蓝极色对比。墙体用石灰粉纹以狞牙利齿的野猪头、奇石、莲花等图腾,表现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寨楼四周古灰色的晾架,恰似达古人奋发向上,不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达古人举杯豪饮载歌载舞,獐子、金丝猴闻声而来近旁悄然欢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乳相融。 

  达古冰川传说 

  远古时候,群山之父——奥太基有一远房亲戚叫奥太旺,是部落的最高头人。他在部落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他的管辖下,村民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奥太旺有三个美丽善良的女儿,三个女儿深得峨太旺和村民的喜爱和敬重。村子里有一户人家,正好有三兄弟,他们英俊、勇敢,疾恶如仇。老大泽拉旺早就对大姐卓玛一往情深,在劳作之余,常常在卓玛的寨楼下唱山歌,以示自己的家慕之情,卓玛也常常在楼上窥视泽拉旺。在兄弟、姐妹的帮助下,他们经常在一起骑马、围猎、嬉水,他俩深深地相爱了。老二、老三也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 

  头人奥太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就这样,在一个春光明媚的良辰吉日里,在一间高大宽敞的客厅里,头人将卓玛嫁给了勇敢的藏族小伙泽拉旺。在婚宴上,头人举起闪亮的银杯,祝福新婚夫妇身体健康,扎西德勒。客人们跳着奔放、欢快的锅庄,唱着高亢悠扬的山歌。这时野外已是夜色深沉,洞房里只剩下新郎、新娘,熄灭了酥油灯,年轻人实现了美好的夙愿。 

  突然,一阵惊雷划过夜空,顿时,山崩地裂,烟雾飞扬。一种恐怖而沉闷的声音从天空传来:“奥—太—旺,你把女儿嫁给了泽拉旺,你的村民将会遭到灭顶之灾。”原来是个无恶不作的恶魔,经常劫持年轻漂亮的未婚女子。在众乡亲的帮助下,恶魔被赶跑了。天亮了,村民们发现清澈透明的湖水、奔腾的河流一夜之间干涸了,头人和村民们着急了,原来恶魔对河流的源头施了妖术,如要使流水潺潺河流奔腾,必须要三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在雪山之巅化为雪域圣水,方可解除妖术。头人苦苦思索谁去呢?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三位身着洁白盛装的漂亮女子齐声说:“阿爸,我们去。”头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心爱的三个女儿,此时头人已是老泪纵横,一句话也没说,沉重地点点头。 

  三位姑娘立刻化作三条彩虹,飞向雪山之巅,顷刻变成了三座洁白耀眼、飘逸美丽的冰川,大姐卓玛化做了1号冰川,二妹和三妹就是现在的2号、3号冰川,每到夏天,只要你仔细倾听,便可听到三姐妹窃窃淙淙的私语。 

  三兄弟见心爱的姑娘变成了冰川,就日夜守护着她们,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三座雄伟的碉楼。人们在碉楼旁辛勤耕耘,生生繁衍,于是就形成了三个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族村寨,就是现在的上达古、中达古、下达古。人们为了纪念三兄弟、三姐妹,就把冰川叫做达古冰川。 

  赋予了三位姑娘灵气的泉水终年不息,淙淙地在冰川脚下流出,好像在像人们诉说着这段凄美、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据当地人说,饮用此泉水令人神清气爽。长期饮用此泉水的达古小伙彪悍、充满力量,达古姑娘漂亮、动人。 

苔藓泉华世界——客龙沟 

  客龙沟景区汇同达古冰川、奶子沟、三奥雪山等景区点(点)于1993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客龙沟景区位于岷山山脉南段与邛崃山脉交汇处的黑水县境内,与松潘县接壤,总面积403平方公里,最低海拔(沟口)2900米,最高海拔(石林)4000米。距成都310公里,距黑水县城60公里,距九寨沟300余公里,距黄龙200余公里。 

  客龙沟风景区是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独特的露天钙化景观为特色,兼具高山石林、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彩林、沙棘林、钙化飞瀑、苔藓彩毯等自然风景和浓郁独特的安多藏族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组成的风景区,是大九寨旅游区上一颗璀粲的明珠。 

  客龙风景区包括客龙沟、卡依沟、玉龙沟、60里彩林、才盖民俗文化村等自然、人文景观。客龙沟为该景区中心。 

  景区植物繁茂,夏季秋初,草海青绿,姹紫嫣红,深秋则红黄绿交相辉映,斑斓多姿。客龙沟内状如海绵的青苔彩毯,幔纬般高悬树枝的绿色松萝堪为奇绝。而树生树、连理树、寄生树之类的“合二为一”树、“合三为一”树,在客龙沟都可寻觅。客龙沟森林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整个沟中水雾、水气使空气湿度较大,细雨霏霏,冷气透骨。水育了树,树育了苔藓,苔藓湿润,水更充沛、树更丰茂,平衡的自然生态使钙华发育更好。 

  景区主要景观有:藏族风情、密林峡谷、钙华彩池、仙女池盆景、原始森林、高山石林、钙华飞瀑、苔藓彩池坡、神水金坡、钙华溶洞等。 

  静溢的苔藓泉华世界  在九环线上,客龙沟是苔藓最多、最好的景区,可谓苔藓世界。在这里,藓类地被植物构成的密集丛生群落,和水中、石上附生的苔类植物相伴而生,紧紧匝匝在沟坡中打出底色。苔藓植物与初级阶段的泉华在生存中竞争、演化。水中析出的钙镁离子不断地裹附苔藓,苔藓在竞争中显得更加顽强,藓类植物有的高达10厘米以上,在仅仅几百年(或许更短)的争斗中,藓类植物的隙缝中不断有钙华颗粒挤进,翌年,它又重新在自己的前世和新生的钙华堤埂上繁衍,以至于那些泉华堤埂都十分酥软、层弱,轻轻一摁就会陷下去。而那些枯立木、倒立木过上一年,就会被蜂拥而至的苔藓或钙华紧紧相偎,严严实实包得不见了树,而倒立木上还会生出上百棵幼树。苔藓的绿是无可比拟的,在林间空地,除了那浅黄、金黄的发育完好的泉华瀑布外,都是苔藓一统天下。在林木下层,几乎没有草,偶尔有一两株高山冷蕨或长柄蕨,平铺着,厚积着的绿。水中,是苔科植物翠翠的绿,掬上来就会融掉。在水浸的漫坡上,是沉稳而风姿卓约的绿,碧碧的,柔和而温润。在林间的绿却是老成如栽的绿,毫不造作。苔藓的绿是不会轻易地让位于秋风的。当秋已点染出红叶黄树时,那绿似乎正出襁褓,如呀呀学语的婴孩,鲜嫩、娇柔;当冰花已伏在它们身边时,它还闪出绿莹莹的光亮。客龙沟,静溢的苔藓泉华世界,绿的母亲,绿的原野。一首绿的诗,一幅绿的画。客龙沟的苔藓彩毯,最大一块斜长30余米,宽18米,呈30度斜坡,色黄绿、鹅黄、草绿,厚可达0.5米。水浸青苔,苔藓孢芽年年于本体之上再生,故结而成海绵状彩毯,实为奇观。 

  密林峡谷  进客龙沟约2.5公里,行山腰小路,四望如梦如幻,林木森森,山峦叠嶂,涧深坡陡,流水汩汩。客龙原始森林莽莽苍苍、绵延数十里。高耸挺拔的各种树木层层叠叠,树叶掩映交织,遮天蔽日。红桦树点缀于绿海之间,杜鹃、箭竹林散布于高大的乔木之下,厚厚的苔藓铺满地面,淡绿色的松萝悬垂而下,更给森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林间鸟语花香,珍禽异兽戏游其中,使人感到这万籁俱寂、神秘幽深的密林之中也充满了无穷的生命力。森林里树生树随处可见。在树根或枝杆上又生长一棵小树,人说那是顽皮小孩在母亲怀中撒娇。有的树,在树桩上竟然齐刷刷地长出松、杉、桦等不同的树木。奇妙的是,两棵不同根的树,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在上面合二为一了,有人说这是夫妻树。还有三棵同根异枝的“三杈树”,更有杉、桦相交,同根异体相容相交,难解难分的。还有那古柏盘龙树,主干笔直,枝却旁逸斜出,虬技向上,像一条巨龙盘绕。 

  泉华彩池  客龙沟内左侧支沟,成群成片散布有若干群、千百块彩池。最低出现的彩池在海拔3200米。该池由形态奇特、结构精巧的天然生就的数百个露天钙华彩池所组成。池间高差一米左右,形成连绵的台阶状,形似层层梯田,片片鱼鳞,流水漫漫,终年不息。冬将到时,水流飞溅于水草上,形成朵朵晶莹洁净的菊形冰花,分外美丽。上至海拔3300米高处,泉华彩池遍布林海,彩池内碧水涟涟,层层叠叠,千姿百态。池群间密林为屏,水落其间小瀑飞溅。钙华坡地金光灿灿。加之杜鹃、箭竹、灌丛点缀其间,灌丛多垂松萝,水花溅其上,似飘非飘,若织锦仙女立盆内,沐浴戏水,草绿、鹅黄色的苔藓生长于堤埂之上,更显得五彩缤纷,动静生辉。而高潮——客龙之最的仙地胜景则再上行可得。 

  泉华飞瀑  沿着林间溪流漫过的彩池向上踏水而行,在海拔34003600的三级钙华断崖,经流水作用,沉淀成乳黄色的钙华瀑布,流水奔腾倾泻。客龙沟泉华飞瀑以落差大、瀑布陡及成群连续出现等特点不同于黄龙、九寨沟的飞瀑而具独绝世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珍珠飞瀑。 

  姐妹金坡  瀑顶约20平方米之过水面上青苔丛生,呈翠绿、黄绿、鹅黄,凹凸起伏满布瀑顶。金坡甚陡,水自彩毯直泻而下,经金黄色钙华陡崖,到瀑底迸发出五彩浪花。到瀑顶,沿丛林小道可去石林,草木丛生,水漫漫,十分幽静。 

  翡翠金坡  因其上有仙女池,滩上苔藓如翡翠,滩呈乳黄色,故名翡翠金坡。翡翠金坡宽70米,长150米,坡度约20度,为乳黄色钙华漫水长坡。坡顶附近与彩毯相连有形如宝瓶之碧水,瓶口朝向金坡倾倒池水,池约60平方米,堤埂葫芦形,苔藓满裹,坡面漫水在高山强烈的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两旁原始森林和高山石林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似一幅神奇的风景油画,雄伟壮观,甜美幽静,独具一格。仙女池  在翡翠金坡坡顶附近与彩毯相连的一池碧水,彩池四周由绿色苔藓覆盖着的堤埂迂回盘旋,水源从远处的石林方向潺潺而来。俯首向池底望去,一个形似人像的钙华堆积“躺”在水底。这就是当地藏族同胞称为“仙女池”神水圣地。每至藏历年,藏民聚此饮酥油茶、喝青稞酒祭神水,并向池中撒酒掷钞以为供奉。于池边观金坡,莹莹熠熠,水如银。轻裹平滑钙华,钙华隆如巨象背,水流清清,尽展豪情。 

  冰帘水瀑  海拔34103420米之间,落差14米,平面呈扇形,水垂直滚落。冬季,一侧冰帘垂吊,阳光从林缝中穿透,照在千姿百态冰棱、冰柱上,玲珑剔透,晶莹生辉,另一侧则飞瀑似幕,水雾弥漫,伴以周围的密林红桦、白雪,景观十分奇特。 

  钙华溶洞  在钙华瀑布附近的钙华陡崖上,沿峭壁观看,可看见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充满神气色彩的溶洞。因其发育于古老钙华形成的断崖上,故称之为“钙华溶洞”。最具代表的钙华溶洞要数“仙人洞”和“四象通天洞”。仙人洞位于海拔3510米处的钙华陡崖上,陡壁6米,左洞稍大,深达6米,高3米,宽近3米,右洞略小。两洞均发育有乳白色纯净之同心状石钟乳,直径由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四象通天洞发育于3520米处的钙华陡崖的底部,虎口般的一个浅洞下部,左右并列着一大一小两个小洞,恰似虎之咽喉状,略大一点的也只能容一人费力进出。由此进洞,站在几十平方米的洞底,环顾四周,洞壁耸立,悬吊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造型奇特,有的像菩萨笑容满面,有的像金刚横眉怒目,几条金刚菩萨的腿形象逼真,如人工雕塑一般。洞壁四周还有四个方向不同的支洞幽深莫测。向上望去,黑洞洞的不见洞顶,逐渐形成一个筒状通道延续至三十米处折向一旁不知去向。因洞内有石像四尊,故称之为“四象通天洞”。 

  高山石林  此为客龙一绝。在原始森林边缘,客龙沟的源头,海拔3600米处,绵延数十里的客龙石林跃入眼帘。初见圆形石门,中卧巨石,形如金刚护山门。进石门,宛若步仙境,方圆数十里,怪石磷峋,层峦叠峰,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大大小小的石门、石桥、石像随处可见,雄伟奇特,令人赞叹不已。石林中石柱或高百米,或高几十米,参差不齐,若利剑插空。石怪异,各有形态,或猴攀援枯树惊望,或白猫蹲欲捕食,或雄鹰翱翔忽升忽落……更令人惊叹的是一块高达二十多米的巨石,独自兀立于一个向外突出的山顶上,若无根,下细上租,兀立如不倒翁,像一尊石菩萨,神奇无比。立石林,寻隙西瞰,客龙风景区尽在眼底。极目远眺,群山巍峨,峥嵘灵秀,如入南天门。在石林间还可以看见似草非草、似花非花,灰白带绿,可清心明目的“雪菜”和红里透黄的串串野果。细观石柱,有海百合、珊瑚化石嵌其中。 

  卡依沟  在离客龙沟主景区约5公里的卡依沟里,生长着绵延约20里的沙棘林。沙棘是一种野生灌木植物,生命力极强。沙棘富含维生素C,素有“维C之王”的美称。远看,它普通得跟满山苍翠的树没有什么不同,即使在深秋也只是万紫千红中金黄的一笔。它娇美而不娇贵,在卡龙这片海拔2900米,寒期早至晚归,四季阳光普照的土地上,沙棘树带刺的身躯无拘无束的肆意生长,像一朵怒放的高原玫瑰,高贵典雅、美貌不凡。金秋时节,小巧如珍珠颗粒般的果子似繁星挂满枝头,皮薄汁浓,轻轻一咬,嫩黄浆汁酸得人直想掉眼泪。过沙棘林深入卡依沟,穿行于原始气息浓郁的原始森林之中,只见高耸挺拔的各种树木层层叠叠、遮天蔽日,使人顿生幽静、神秘之感。高几十米,几人才能合围的古树比比皆是。色呈翠红、松软的苔藓和厚厚的松针铺向密林的深处。一条条小溪,飞花溅玉,欢奏着最原始的音符,令人心旷神怡。透过林间的空隙,只见碧玉般的大小高山湖泊散落于群山之中,湖面浩瀚波光盖过了穿云破雾而来的缕缕金光,如童话里的金色池塘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60里彩林  从知木林河坝到客龙沟口60里河谷的两旁,植被完好,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生长其间,层次分明,规模宏大。春夏时节,一片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彩蝶纷飞。金秋时节,万山遍红,层林尽染。红的像火、像玛瑙、像胭脂;黄的似金、似阳光闪烁;绿的深沉如潭水、如翡翠、如碧玉。各种颜色交汇成一个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宛如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油画呈现在你的眼前。河谷宽阔,一条玉带般清澈透明的小河弹着丁冬的琴声绕山脚蜿蜒流淌而过,彩林中,古老的村寨、磨坊,草坪上的一群群牛羊马,还有远处洁白晶莹的座座雪山为你增添无限遐想。在这如诗如画的大自然里骑马、漫游、摄影,让人进人“天人合一”的境界。 

  玉龙沟  客龙沟景区的另一条支沟玉龙沟,也是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独特的露天钙化景观,沟内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高山湖泊星罗棋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沟内有一条长200米,宽约70米的银白色钙华干坡让人叹为观止。水是钙华坡的灵魂,离开了水的滋养,钙华层面将变为黑色。玉龙沟内的这条钙华长坡没有水的呵护,但却色呈银白色,如巨龙之背,傲立苍穹。坡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面对长坡,只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了。 

  才盖藏寨  客龙沟、卡依沟、龙玉沟交汇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外观装饰由安多藏族喜爱的红色辅以黑白线条画就的木屋群——才盖藏寨。 

  环境幽雅,四面环山,绿树成荫。客龙、卡依、玉龙沟三条小溪在这里交汇相融,给藏寨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村中民居30余户,户户相挨,高低错落,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下显得格外别致。民舍普遍为两层,用圆木构建成框架,以片石筑就。正面用木板镶成墙,染白色,涂朱红。人字形的房顶铺盖木板或片石,压上石块,造型美观,别具一格。房前或院内树立着高大的五色经幡,象征着吉祥如意,表现了藏族同胞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心愿。每到金秋时节,家家户户房前的晾架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青棵穗,丰收的喜悦溢满整个藏寨,如一首凝固的乐曲。藏族同胞热情好客,来到才盖村,你会受到这里主人热情地接待。你倘若能在这里按照藏胞的风俗习惯品尝青稞酒、酥油茶和糍粑,加入“跳锅庄”的行列,那真是别有一翻情趣,其乐无穷。 

极地大本营——三奥雪山 

  三奥雪山距黑水县城芦花30公里,由三座雪峰组成。分别是海拔5285米的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57米的奥太美(藏语意为群山之母),海拔5210米的奥太娜(藏语意为群山之子) 三奥雪山峰顶终年积雪,四周岩石裸露,占地面积140平方公里。雪山山势险峻陡峭,气势磅礴。雪山脚下,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雪山四周绵延着几十里的高山草甸,是开展滑雪、登山、探险、徒步穿越等运动,是人们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人间极地。 三奥雪山是藏民族心中的“神山”,每当节庆、婚丧、播种 、收获,当地藏民都要对着雪山祈祷,以期盼来年丰收、平安。 夏季来临,珍稀的飞禽走兽穿行于山腰苍翠的原始森林,牦牛在山脚下鲜花摇弋的草甸上悠闲地吃着青草,成群的野鸭在碧色的哈姆湖中嬉闹……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通往雪山脚下的十余公里山路旁,生长着成片的枫树、桦树。一入秋,这里便成了彩色的森林世界。雪山脚下,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雪山四周绵延着几十里美丽的高山草甸。草甸之间,湛蓝的高山湖泊星罗棋布,似繁星洒落人间。雪山深处可见珍稀动物扭角羚、岩羊、盘羊等。穿行林中,使人顿生“鸟鸣绿渊而不见倩影,松涛阵阵而不知风至”之感。 

  三奥雪山因终年积雪,坡度适中,山型复杂,河道宽阔,水流湍急,非常适合滑雪、登山、探险、漂流、徒步穿越等运动,因而成为了人们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人间极地,许多登山、摄影、科考探险爱好者慕名而来。 

彩林世界——奶子沟 

  “奶子沟”在藏语中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之意。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风情谷因身处深谷独享清幽雅静的奶子沟而得名,又以美甲天下的彩林世界而闻名。这里植被丰茂,阳光灿烂,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奶子沟彩林洋洋洒洒长达八十里,蔚为壮观。树种主要由桦树、松树、柏树、枫树和各种乔木组成,还有不同色彩的针叶林、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点缀其间,密密麻麻地覆盖了一坡又一坡。在纯净的蓝天底下,紫红、粉红、橘红、金红、深黄、草绿、黄绿、棕红、褐色的树木形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势。进入彩林世界你会感觉进了油彩的世界,任你语言学家、色彩学家在它面前都会感到词汇的匮乏,色彩的苍白。 

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西部沙石多乡境内。南北长约45km,东西宽约10km,总面积44889公顷。年均温-320℃,四季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公园距中心城市成都290公里。 

  经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审议,20031223日,国家林业局审核批准,雅克夏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原始森林浩瀚无边,高山草甸瑰丽多彩,雪峰石林奇异壮观,峡谷幽深险峻,瀑布溪河密布,珍禽异兽众多,民族风情古朴奇特。中生代地层出露的神奇而古老的木化石满园可见,总面积达千余亩。化石形体巨大,不少直径在2m左右,保存了原来的外观和微细构造,这些具有极高的科研和审美价值的古老化石,是公园一大奇特的景观。木化石真实地记录了该地区亿万年来自然生态的沧桑巨变,是进行古生态学、古气候学、古地质学、古森林学、古树木学研究的最佳场所,是开展科普游和探险游的理想之场所。 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集“雄、险、奇、秀、幽”的迷人景色和奇异、神秘、古奥、原始的风貌于一体,是一片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科普、登山探险的乐土。 

  二、人文景观 

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色尔古藏寨 

  色尔古藏寨位于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主干线色尔古北侧100米处,东南与茂县接壤,距成都240公里,离县城芦花60公里。蜿蜒奔腾的猛河边,一座座古老的藏寨矗立在蓝天下,簇簇藏楼相连,自成方圆,依山傍水,恰似一方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整个藏寨结构严谨、户户相通,一条清澈的溪水与寨楼相缠。户间小巷、片石镶嵌、阶梯密布、纵横交错,初临其中,如进八卦。也许是喝猛河水的缘故,色尔古藏民能歌善舞,舞蹈规模宏大,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流传至今的铠甲舞(藏语为卡斯达温)是古代战争时期,出征勇士出征前所跳民间祭祀舞。体现出黑水藏民族豪放粗犷、骁勇善战的民族气节。喜庆之日,全寨老幼群集晒坝、堆烧篝火、滚烤全羊、奏敲羊皮鼓、轮饮青稞砸酒,手牵手、肩并肩、圈跳锅庄舞,沉浸于团结、喜庆之中。婚丧嫁娶、建房修桥、他们以淳朴的歌声尽表心底喜怒哀乐,歌声优雅高亢、粗犷奔放。如遇尊贵客人,端上独具风味酸菜面块、荞面烧馍、洋芋糍粑……1935年,红军路过此地,建立了黑水境内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色尔古藏寨因地处藏羌交汇地带,长期以来藏文化和羌文化、汉文化在这里交融汇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被誉为“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和藏羌文化交融的活化石。目前,到藏寨的交通十分便利从成都至色尔古藏寨240公里,全程为柏油路,已开通移动通信,接待主要以藏式民居接待为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卡斯达温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我州黑水河流域。“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   走进“卡斯达温”舞蹈现场,只见数十个武士身穿牦牛皮缝制成的铠甲衣,头戴插有野鸡翎、麦秆或牛尾的皮盔或圆形帽,肩挂无数铜铃,手执长刀、戈矛、火药枪等兵器,在广场内绕行数圈后,以不断变换队形和婉转、高亢、互动、感人的歌舞形式来体现古代藏族武士的尚武精神。武士们在“哈宇、哈斯宇”的呼喊声中踏歌起舞,雄壮地表演着摇臂、转身、提腿、摆胯和抖铠甲、向天鸣枪、挥舞兵器等动作,而数十名妇女们也随队伴唱着悠扬、婉转的藏族多声部民歌,使刚才激烈的厮杀场面重新回复到慰藉亲人和鼓舞士气的气氛之中,男女动作一般都在慢歌快舞的节奏中进行,带有明显的马背文化遗风,同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据考证,“卡斯达温”最初可能是古羌部落在游牧、狩猎的过程中产生的祭祀礼仪。唐代以前,由于黑水河流域战事连连,它逐渐演变为将士出征前所举行的一种征战祭祀活动,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年节、庆典、喜丧等祭祀仪式中的歌舞活动。铠甲大约可分四种,即漆牛皮甲、象皮甲、藤甲、铁皮甲;其中,漆牛皮甲使用最多,又大约可分为整片甲和千叶甲两种,其中又以千叶甲使用最为普遍。 

  “卡斯达温”除了具有舞蹈本身的意义之外,还具有很多种宗教社会性功能,如以舞蹈为载体而表现出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整合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节功能、陶冶情操的美感功能等。从历史渊源看,“卡斯达温”有远古羌文化与吐蕃文化相融的特点,尤其是呈梯形状的舞蹈文化现象,对黑水民族史、语言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有重要资料价值。“卡斯达温”独具一格的多声部祭祀礼仪歌舞形式,对研究远古高原峡谷地带的部族文化艺术特点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卡斯达温”不仅在音乐、舞蹈上有独到的艺术表现,而且在民俗活动及对迁徙民族人类学基因等研究方面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如今,“卡斯达温”的生存环境正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极大冲击,急需抢救性保护。 

  2006年,经申报, “卡斯达温”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为Ⅲ-33 

  三、民族习俗 

  饮食:黑水地处川西北高原山区,主食以洋芋面块、玉米面团、洋芋糍粑、蒸馍、烧馍、炕馍、猪膘、血肠、酸菜糌粑、酥油、手抓肉为主;品茶有马茶、奶茶、酸奶,还有咂酒。 

    婚俗:世代生活在黑水的安多藏族、嘉绒藏族,在婚丧嫁聚的礼俗方面,也是基本一致,小有区别。古时,黑水流行“跑衙门”婚姻,由当地头人保护而自主自己的婚姻;抢婚则是藏区藏民族通行的一种婚姻,男抢女,在女自愿的前提下,由媒人前往求亲后定;这种婚俗在当时的石碉楼乡一带尤为盛行。定婚或已婚孀居的妇女,若被人抢婚,抢者将赔偿一定的财物给原夫家,则可与此女重组家庭。和汉民族一样,黑水从古至今都盛行倒插门。在如今的黑水,包办婚姻,定娃娃亲已经是很稀有的事情了,青年人们都能与世俗抗争,通过自由恋爱寻找自己的终生伴侣,组成幸福的家庭。 

  丧葬:黑水县全境内芦花、麻窝、木苏、小黑水等地区,藏族沿古至今均采用历史悠久以火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葬俗。此外,还有水葬、岩葬等形式。后两者仅对十岁以下夭折的婴儿适用。新时代的黑水,丧葬习俗沿古不变,在繁缛礼节、迷信活动、鸣放枪炮等方面有了新的改良。 

  服饰:黑水传统衣料,以牛羊毛纺线而自织的毡子为多,质地较粗糙、坚韧,耐穿、保温性强,多为平时在家或劳动时穿。节日里佩带首饰,饰物大多为银制品,或嵌珊瑚,主要有银腰带、象牙圈、银吊刀、彩珠头等。 

  宗教文化:黑水藏族人民信奉宗教。本波教和藏传佛教是主要教派,本波教俗称黑教,是藏族地区原始古老的教派。本波教庙会一般在农历正月、5月、10月举行,一年一次或两次。藏传佛教在黑水有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等教派之分,各派每年均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 

  传统节日:黑水藏族人民有许多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各种节日里,人们访亲拜友,互相宴请,畅饮咂酒,跳锅庄,庆祝的方式独特而又喜庆。其中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最喜庆隆重的传统节日藏历年,黑水语称“鲁萨尔巴”。余下的依次为农历三月举行的木巴节;农历五月十二、十三日的一古节,亦称转山会;六月的穷度卜节,即敬河神节;藏历十二月八日至十六的戎觉节,相传此节由清朝年代梭磨女王乌斯米·日古玛所倡导,含义为“自由百姓”,百姓集会隆重庆祝之意。每三年举办一次,历时九天。 

    四、红色文化资源 

  长征是红飘带,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19356月至19368月的一年零两个月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近9万人次,先后3次途径黑水。19356月至8月,红军经黑水翻雪山北上;19359月至10月,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地命令红四方面军停止北上,令已过草地的部分红军按原路撤回南下,经毛儿盖、黑水去金川;19367月,张国焘分裂失败,南下红军再次北上,经马尔康、黑水过草地。 

  红军长征中翻越的5座大雪山有3座在黑水境内,分别是雅克夏雪山(又称长板山或马塘梁子)海拔4443米,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昌德雪山,海拔4283米,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第四座大雪山;达古雪山(又称拖罗岗)海拔4752米,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及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彭德怀、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着这支无坚不摧的红色队伍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在黑水这方雪域高原留下了他们光辉而又悲壮的足迹。 

  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黑水县城芦花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 

  红军长征在黑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既遭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又遭地面反动武装的阻扰袭击,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有近万名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为了理想,在雪山峡谷中埋下了忠骨。 

  红军到达黑水后,共有9万人次驻扎和过往,逗留时间约150天,是红军长征中进出次数最多的地区。在黑水期间,红军共筹集粮食约710万斤,熬制土盐约5000斤,筹集了大批牛毛、羊毛、畜皮、兽皮等御寒物资,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在黑水瓦钵梁子一带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武装组织,给灾难深重的藏族民众指出了光明道路,将革命的火种深深播撒在了黑水大地。 

“三进三出”黑水 

  19357月,红一、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向西北高原的黑水地区推进。 

  193572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各一部,组成先头部队,翻越雅克夏雪山,到达黑水马河坝。雅克夏雪山海拔4443,终年积雪,气候变化异常,冰峰雪岭,险峻峥嵘,人迹罕至,是红军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73日,该部经黑水银针河坝向寡古前进,当晚在昌德宿营,红军在昌德休整两天后,翻越了海拔4283米昌德雪山,于76日出发,顺利抵达下打古,昌德雪山是红军翻越的第四座大雪山。77日,从三打古出发,翻越达古雪山向毛儿盖进发。达古雪山海拔4752米,地势险峻,空气异常稀薄,群峰耸矗,坡陡谷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和红四方面军一部,于79日翻雅克夏雪山进入黑水的马河坝,休整两天后,于711日沿河而下,突破重重防线,直抵黑水泽盖、芦花等地,中央领导机关驻中芦花、电台通讯机关驻泽盖。中央红军主力同西进黑水的四方面军一部在芦花汇合。7月中旬,红军到达芦花后,中央军委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同志率红十一团去维古、石碉楼一带接应红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所部速进芦花。红十一团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将西进黑水的四军、三十一军所部接应到芦花。徐向前同志在芦花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会面,被授予一枚中华苏维埃五星金质奖章。徐向前是红军长征途中唯一被授勋的共和国元帅。 

  19359月至10月间,红四军、三十军分两路经过黑水翻越雅克夏雪山、昌德、达古雪山南下。张国焘的错误方针,强加于红四方面军和左路军,给红军造成了灾难和不可补救的损失。 

  19367月,红二、四方面军再次分左中右纵队北上过草地,翻雅克夏雪山,于717日进入黑水境内休整、筹粮约半月左右,后经黑水去毛儿盖。驻黑水芦花的部队千余人,驻营五天左右,在离开的前一天,还在茸尔章(今黑水林业局机关住地)召开了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红军再次经黑水去毛尔盖北上。 

建立苏维埃政府 

  19357月,路经黑水的红军在瓦钵梁子一带帮助藏民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武装组织,给灾难深重的藏族民众指出了光明道路。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成了红军有力支柱,使红军在黑水期间的统战、筹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瓦钵梁子地区苏维埃藏族人民革命政府,包括瓦钵梁子乡所属各村和邻近接壤的维古乡、色尔古乡的部分村寨,以及茂县所属的赤不苏、赤不寨和大瓜子、小瓜子等村寨。按地区的自然村寨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区乡苏维埃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等三至七人组成,有的乡政府还设有三至四名公务人员协助苏维埃成员开展工作,区乡苏维埃成员都是穷苦群众。是热心为群众办事,由群众提选出来的,积极拥护红军,帮助红军的积极分子。各乡政府办公地点的房子上都插有一面镰刀斧头的红旗。据色尔古、西市窝、陆军寨的老年人回忆说:苏维埃成员每人发了一张证书,陆军寨苏维埃政府还有一颗方形木质印章。 

  瓦钵梁子区苏维埃政府由主席、副主席、委员共七人组成,下辖六个乡政府,分别是:小瓜子乡苏维埃政府,辖大瓜子寨、小瓜子寨、赤不苏和赤不寨。设主席一人,粮食委员、经济委员各一人,公务人员四人,办公地点设在小瓜子寨杨茂德家。俄苏梁子乡苏维埃政府,辖马差、纳洼、约窝、渔沙沟、桃支、俄苏等村寨,设主席一人,委员两人、公务人员四人,乡政府设在纳洼寨王薄薄的房子里。瓦钵寨乡苏维埃政府,辖瓦钵、瓜里、沙拉、约合多、二里等村寨,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委员三人。瓦岗寨乡苏维埃政府,辖瓦岗寨、子母河寨,设主席一人、委员三人,政府设在瓦岗寨余木头家。色尔古乡苏维埃政府,辖上寨、下寨、娃娃寨。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委员二人,公务人员二人。维古陆军寨乡苏维埃政府,辖二水、西市窝、哑巴寨、陆军寨等村寨。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委员五人。在红军的帮助下,瓦钵梁子和赤不苏小瓜子苏维埃范围内,分别建立了游击队组织。 

召开芦花会议 

  张国焘反对北上的方针严重阻挠红军北上。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排除干扰,党中央于1935718日,在芦花召开会议。会上,党中央为了团结红四方面军和张国焘北上,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同时,根据四方面军领导的要求决定从一方面军抽调部分干部到四方面军去担任指导员、政治工作人员、参谋和机要人员,加强各级司令部与政治部的工作。721日,党中央在黑水芦花再次召开会议,解决张国焘提出的所谓“组织问题”,并对他的一些严重错误进行了批评。经过中央领导同志对张国焘耐心教育、帮助和曲折的斗争以后,他才勉强表示同意四方面军主力向毛尔盖集中。会议还决定以原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的前敌总指挥部,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李富春为政治部主任。芦花会议时间虽然较短,但对提高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克服张国焘的阻挠,团结四方面军北上,集中红军主力向毛尔盖挺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拉开了毛尔盖会议的序幕。 

  如今,芦花会议会址既是黑水县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芦花镇中芦花村,距县城2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芦花会址为石木结构的三层藏式民居建筑,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架、通高8.5米,面宽14.9米,进深13.3米。现有部分中央红军领导用过的日常用品和部分老红军的亲笔签名。 

  红军长征在黑水是一段悲壮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黑水战斗生活了150天。他们工作和战斗的足迹遍及黑水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石碑、石刻、会址等革命历史遗迹。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为了理想,有近万名在雪山峡谷中埋下了忠骨。在绿水青山松柏掩映下的黑水革命烈士陵园见证着这段悲壮的革命史实,昭示着后人们。 

黑水剿匪战役 

  19526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解放中国最后战役—黑水剿匪战役。国民党将黑水作为反攻大陆的最后一个基地,被称为“陆上台湾”。境内共有残匪近2000人枪,土兵5000人枪,在台湾当局出动飞机空投特务、电台以及枪支弹药、药品、罐头等食物和假人民币50亿(旧币)、金砖、金条等物资的配合下,妄图反攻人民政权。中央军委为了迅速消除黑水匪患,消剿残匪,决定西南军区部队在黑水打一场剿匪战役。黑水剿匪战役中,黑水各族人民积极支前,出现了军民联欢、军民共同生产劳动、军民联合剿匪的局面,共歼敌3635人,其中将级军官(匪首)15人,缴获各种枪支3990件,争取受蒙蔽的少数民族109人,724日,黑水胜利解放。对此,黑水剿匪作为与抗美援朝、进军西藏齐名的重大战役,得到了贺龙司令员“军政双胜”的高度评价。解放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将这次战役拍摄成电影《猛河的黎明》。黑水战役总指挥郭林祥将军也亲笔撰写了《陆上台湾覆灭记》,中央电视台将该书拍摄成12集电视剧《雪震》,并获“五个一工程”奖。另外,在境内许多乡镇和村民还保存有许多完好的红军石刻标语和红军借粮借肉票据。多彩的红色文化历史,使这方雪域之地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