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黑水 / 文化旅游 / 民俗文化

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黑水非遗文化,百花齐放!

发布时间:2022-10-09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多彩黑水·魅力非遗相约在黑水

悠悠非遗韵,浓浓黑水情,黑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丰富的非遗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悠扬的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神秘的卡斯达温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同见证了黑水的悠久历史和美丽传奇,多姿多彩的非遗歌舞,底蕴深厚的非遗民俗,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一项项宝贵的非遗,不断展示着黑水多彩的文化魅力,黑水县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

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片热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脉络。黑水县拥有最年轻的冰川、亚洲面积最大的彩林,卡斯达温、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等国家级非遗两项,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2项。主要分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器乐,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以及祝愿人寿年丰、生活美满的特色节日五大类。

一项项宝贵的非遗,不断展示着黑水神秘的色彩!在黑水历史长河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一代又一代黑水人守护着,传承着,成为了一张彰显黑水历史文化底蕴的鲜亮名片。

卡斯达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卡斯达温,是黑水县一种独特的传统舞蹈,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在古代,“卡斯达温”是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该舞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活化石”之称。其豪放旷达的激情,行云流水的韵味,冰雪峰峦的雄迈,山野草原的壮阔,都能在卡斯达温的歌舞里得到生动的展现。

卡斯达温广泛流行于黑水河流域及周边区域,该舞蹈形态多样,丰富多彩,不同地区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也略有差异,一乡一舞,各有特色。走进“卡斯达温”舞蹈现场,只见男子手持刀枪急步踏跳,女子连臂颤膝转胯,舞蹈动作层次分明,勾勒出一幅黑水古代斗士在高山旷野中举刀挥舞的壮美画面,体现了黑水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形态。该舞蹈气势雄壮,规模庞大,粗犷豪放,表达了黑水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传递出黑水这方土地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文化。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是黑水人在远古征战生产、生活和劳作中创造出的地域特点明显的民族音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民间山歌,阿尔麦多声部民歌曲调细腻悠长、音域宽广、动人心魄。一首曲子,两个声部;一人领唱,多人帮腔!其旋律清新流畅、粗犷豪放,生动地反映了黑水藏族的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千百年来,“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似穿境而过的猛河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吟唱着黑水人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如今,阿尔麦多声部民歌就如这片高原上的圣湖,湖水蒸发成水汽,滋养着这里的草木。湖面折射出黑水民族文化精神的光辉,同样也折射出了多年来黑水民族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发扬的硕果!

圈德迪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斗”传情,以“舞”祈福!“圈德迪”为译音(当地古语),汉语含义为争斗舞,它是一种两人同跳,多人参与演奏的藏族民间格斗舞。该舞蹈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历史上,黑水猎狩文化和农耕文化并存,在节日、迎宾待客祈福祈愿、出征打仗时都要跳“圈德迪”舞。“圈德迪”动作急促有力且不失委婉柔美,独具原始古朴、奇特简练的风格,主要表现了通过打斗产生友谊。该舞是从古沿袭至今的艺术珍品,其粗犷豪放的风格,极具地域特色,体现和传承了黑水藏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穷度卜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月间的穷度卜节,即敬河神节,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在万物复苏、冰雪融化、桃花开始盛开、河水逐渐上涨时节,沿河一带村民便带上青稞、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焎子”(一种铜制的铸有藏经文的敬神器皿)进行祭祀活动,祈求河神不要发大水,不要冲毁土地和庄稼,保佑得到好收成,能够丰衣足食。

当然,黑水的非遗可不止这些,在这片热土之上,还有醇香宜口、营养丰富的青稞咂酒;有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的双管藏笛;有旋律悠扬、婉转、高亢,优美动听的黑水本土民歌;有颜色鲜艳、精巧结实、防寒保暖的藏靴制作工艺;有技艺精湛、鲜艳夺目、生动跳跃的藏族刺绣工艺;

黑水锅庄、藏狮子舞......这些都只是黑水众多非遗项目中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精美绝伦的非遗等着您前来探秘解锁!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领略黑水非遗魅力值此芳菲旖旎的美好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圣洁冰川·多彩黑水共赴非遗之约,共赏非遗之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